首页 > 最新动态 > 第十二届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在长沙召开
最新动态
第十二届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在长沙召开
2024-06-1719

收录于话题

#202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处动态


6月15日,第十二届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论坛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科教助力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共设9个特邀主旨报告、5个分论坛、40个专题报告和1个工作会议,13位院士和生态环境部部属单位、高校环境学院、各省市环科院所、创新科技企业等负责人,共2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环境院所长围绕生态环境规划、环境保护与减污降碳科技创新、环保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展开研讨和交流。


01  论坛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祖义主持,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刘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李建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常委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金南,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贺克斌,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副司长许其功分别致辞。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为:夏祖义、刘群、李建成、王金南、潘碧灵、贺克斌、许其功

02   学术报告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杨志峰院士、同济大学徐祖信院士、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首席科学家高吉喜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刘永院长主持。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为:杨志峰、徐祖信、高吉喜、刘永

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平衡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久辉院士认为,世间万物的运行都需要遵守“平衡”的规律,我们要建设一个零污染的地球,核心问题就是平衡问题。环境保护与治理应重视三个“重要平衡”。一是污染物排放与环境消纳能力的平衡,二是碳污协同控制的平衡,三是保护与经济保障的平衡。

双碳行动与美丽中国建设:

环境科技的机遇与挑战


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表示,环境科技面临气候与环境协同治理综合决策支撑上的挑战。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对于气候与环境治理产生较大阻碍。先发国家通过制定绿色贸易市场规则,掌控市场话语权,绿色贸易已经成为争夺绿色资源、保护本国利益、限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把利器。要应对国内国际形势,应从“数据、工具、判据”三个维度出发,加快建立本土化碳足迹核算体系,把社会经济模型、能源系统模型、产业结构模型三个模型统筹形成综合模型,评估不同路径的环境、健康、资源、农业等协同效应,通过科技的研发和突破,最终转化为教材和人才培养。

冶金环保产业 技术与转化模式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副校长柴立元认为,当前,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凸显和要素成本上升,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的冶金还面临着资源、能源和环境的重大挑战。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冶金行业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把论文转化成产业成果需要注重实验室、中试技术、工程技术的三个阶段融合转化,才能实现可持续创新。通过技术孵化模式创断,推动技术快速转化,让国家工程中心成为全国行业工程技术的重要基地,把共性化问题研究好,解决好。

新污染物治理重大科技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表示,新污染物治理和管理是国际共性难题。新污染物的特点在于“新”、治理的特点在于“难”,传统污染物主要是达标管理,新污染物关键在于生态与健康风险防控。新污染物治理更为侧重于源头和全过程风险管控。未来5年,应针对新污染物治理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开展集中攻关,夯实新污染物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治理与管理的科学根基。

环境自净城市:探索与展望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院士贺泓提出,为了满足当前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和治理理念创新的需求,面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应积极建设自净城市,探索出一条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比如,建设“环境催化城市”,就是将城市中的建筑物内外、硬化地面等表面涂覆催化材料,在自然界的光、热等条件下实现环境中低浓度气态污染物自发催化净化的城市。

加强环境健康研究  

推动空气质量标准修订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朱彤认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提出要启动环境质量标准修订的科学研究和政策分析,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大气PM2.5的成分很复杂,过去的措施对于酸盐、硝酸盐的控制比较有效。但是,今后对于来自于金属、有机成分的贡献,这种多重复合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怎么界定,标准的修订非常重要。未来在讨论空气质量标准修订时,要把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行动进行各种路径的选择,要以健康效益的最大化来做效益的选择。只有这样,我们所有的努力才能最后转化为对公众的健康保护。

环境学科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任洪强提出,新形势下,要推进科技与行政管理相融合,改变过去简单的知识供给方式;从数据、规划、预测、贯评、政标和管控方法等方面全过程规划管理人才;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环境,为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内涵;将AI等新技术与教学方法、实验平台、科研能力训练相结合,适应未来高质量发展,从知识、学科、人才、科研、产业、标准等方面都需要有变革性的思考;面对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自然和谐、零污染地球等词汇,要把原来的治理内涵放在更高需求体系中考虑,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减污降碳协同调控路径与展望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指出,碳污协同调控,可改变我国减污与降碳双线作战的局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需要以污染排放和碳排放的同根同源性为理论基础,以碳污排放特征、环境影响、减排措施、管理模式等异质性或拮抗性特征为突破口,重构有利于协同治理的技术措施、最优路径、配套政策等,实现“减污低碳化、降碳低污化、协同增效益、扩绿增容量”,全面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与会专家学者进一步围绕“‘双碳’战略下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发展”“面向双一流建设的环境学科发展”“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环境保护与减污降碳科技创新”“环保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等5个分论坛主题展开专题报告与深入交流,教指委委员讨论了相关工作。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为:分论坛一、分论坛二、分论坛三、分论坛四、分论坛五会议现场

03 论坛闭幕式

论坛闭幕式由清华大学教授、环境教指委秘书长胡洪营主持,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陈永梅宣读《科研诚信倡议》,通过向全体生态环境科研工作者发出恪守学术道德、捍卫学术尊严,秉持科学家精神、遵守科研规范,引领诚信风尚、弘扬优良作风倡议的方式,旨在进一步推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制度环境,维护学术诚信,净化学术环境。

从左到右分别为:胡洪营、陈永梅、林璋、安太成、谭倩

本届论坛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南大学联办,湖南大学、湘潭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协办。明年将召开第十三届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由广东工业大学联办。



复制搜一搜分享收藏划线

人划线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