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8日,第十一届沉积物环境与污染控制研讨会暨202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沉积物环境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昆明召开。会议设有开幕式、大会报告、专题分会场报告、沉积物技术、操作与应用专题培训会、特色学术沙龙、研究生专场报告和展板交流等环节,共115个学术报告,吸引了来自全国沉积物领域23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了沉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沉积物环境过程与效应、沉积物环境风险及评价、底泥污染控制与退化底质生态修复、陆海统筹与海岸带沉积物、沉积物与新污染物、沉积物环境大数据与AI应用等领域的新动态和技术成果。
会议现场合影
开幕式
开幕式由云南大学东陆特聘教授张虎才主持。云南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周维,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沉积物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陈永梅分别致辞。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为:
张虎才、周维、刘敏、陈永梅
大会报告
第一场大会报告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沉积物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敏主持。
我国海滩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思路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长蔡锋作了题为“我国海滩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思路”的报告。深入分析了海滩污染、侵蚀和生态退化问题,并提出了监测、法规、生态修复等应对策略,为海滩保护提供了科学指导。
藻类暴发对POPs生物泵效应的模拟研究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徐福留作了题为“藻类暴发对POPs生物泵效应的模拟研究”的报告。通过精细的模拟实验,揭示了藻类暴发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和积累过程,为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二场大会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圣瑞和云南大学教授段昌群主持。
地球关键带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刘丛强作了题为“地球关键带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的报告。作为我国地球科学领域的杰出代表,刘教授深入剖析了地球关键带的研究意义,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从耦合到解耦合: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讲席教授吕永龙作了题为“从耦合到解耦合: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的报告。他阐述了当前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为解决我国及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宝贵思路。
云南高原湖泊沉积物污染特征与治理策略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张乃明作了题为“云南高原湖泊沉积物污染特征与治理策略”的报告。报告详细分析了云南高原湖泊沉积物的污染现状,揭示了其污染特征,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策略,为我国湖泊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云南高原湖泊面源污染特征与全域生态防控
云南大学教授段昌群作了题为“云南高原湖泊面源污染特征与全域生态防控”的报告。报告中,段教授深入剖析了云南高原湖泊面源污染的独特性,并提出了全面覆盖的生态防控措施,旨在为保护高原湖泊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案。
考虑泥-水界面实际情况的底泥释放研究
河海大学教授朱伟作了题为“考虑泥-水界面实际情况的底泥释放研究”的报告。报告中,朱教授详细阐述了泥-水界面相互作用对底泥释放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景,提出了创新性的研究方法和治理思路,为水体底泥污染控制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
第三场大会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张路主持。
基于陆海统筹的城市海湾非法药物源汇关系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俞慎作了题为“基于陆海统筹的城市海湾非法药物源汇关系”的报告。报告深入探讨了城市海湾非法药物污染的源与汇关系,提出了陆海统筹的管理策略,为城市海湾环境治理和非法药物污染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新的研究视角。
洱海沉积物氮素赋存形态季节变化特征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席研究员王欣泽作了题为“洱海沉积物氮素赋存形态季节变化特征”的报告。报告详细阐述了洱海沉积物中氮素赋存形态随季节变化的规律性特征,为理解洱海生态系统氮循环提供了重要数据,对洱海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云贵高原深水湖库沉积物磷释放机理与原位控制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敬富作了题为“云贵高原深水湖库沉积物磷释放机理与原位控制”的报告。报告深入剖析了云贵高原深水湖库沉积物中磷的释放机理,并探讨了原位控制技术,为深水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效的技术方案。
河口海岸关键带:内涵、过程与进展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刘敏作了题为“河口海岸关键带:内涵、过程与进展”的报告。报告深入剖析了河口海岸关键带的科学内涵,详细阐述了其演变过程,并展示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为与会者带来了丰富的学术盛宴。
沉积物有机磷对湖泊富营养化影响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圣瑞作了题为“沉积物有机磷对湖泊富营养化影响探索”的报告。报告深入剖析了有机磷在湖泊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机制,为我国湖泊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会议闭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刘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张路,云南大学东陆特聘教授张虎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圣瑞4位共同主持。在他们的引导下,闭幕式不仅总结了会议的重要成果,还展望了沉积物环境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参会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为我国沉积物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工作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第十一届沉积物环境与污染控制研讨会暨202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沉积物环境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云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共同主办,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沉积物环境专业委员会、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云南省河湖水系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筹)、西南跨境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