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关于举办2024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的第二轮通知
最新动态
关于举办2024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的第二轮通知
2024-10-227

各有关单位:

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天津大学环境与生态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4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定于2024年11月2日-3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天津大学环境与生态研究院

联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海南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山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福建省海洋物理与地质过程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海峡西岸海岛海岸带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漳州海岛海岸带福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承办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海洋生态安全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能源与环境分会

二、会议主题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会议报到

会议于2024年11月2日-3日在厦门市召开,会期2天。

1.报到时间:11月1日全天报到。

2.报到地点: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厦门市湖里区长浩路18号) 

四、会议内容

01

特邀主旨报告


潘德炉 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王军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崂山国家实验室研究员


殷敬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


白敏冬 天津大学环境与生态研究院 教授


孙   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汪亚平 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


秦  松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所长/研究员


蔡  锋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所长/研究员

02

分会场主旨报告

议题1: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环境行为与污染防控

王   清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研究员

安立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穆景利 闽江学院 教授

张金凤 天津大学 教授

单秀娟 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员

潘   钟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赵银松 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员

李陵云 国家海洋监测中心 副研究员

彭丽成 海南大学 副教授

台凌宇 海南大学 副研究员

议题 2: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与碳减排增汇

陈   彬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副所长

冯志轩 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员

王新红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副院长/教授

孙晓乐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史本伟 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员

李莉莉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

周   滨 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正高级工程师

石洪华 崂山国家实验室 研究员

张雯翔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研究员

魏玉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副研究员

丁光茂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高级工程师

议题3:碳增汇目标下海岸带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贾培宏 海南大学 教授

陈克亮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

胡文佳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

林燕鸿 厦门理工学院 高级工程师

张    智 闽江学院 副教授

议题4:全球变化下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

碳增汇研究

许莉佳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刘松林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

冯  洋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黄荣永 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副教授

严宏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

朱学明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副研究员

陈端新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

陈仲晗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刘伟杰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覃祯俊 广西大学 讲师

廖芝衡 南宁师范大学 助理研究员

王永智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工程师

议题 5: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污染物的生物学效应

赵力强 广东海洋大学 教授

薄    军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朱   琳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副研究员

隋延鸣 盐城工学院 副教授

康为露 海南大学 副研究员

议题 6:河口海岸带环境演变及陆海协同管控

雷   坤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梁生康 中国海洋大学 教授

议题 8:海岸侵蚀监测、防护与修复

戚洪帅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于永海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研究员

张   弛 河海大学 副院长/教授

陆   彦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李团结 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 正高级工程师

王勇智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

武国相 中国海洋大学 副教授

陈文峰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 高级工程师

议题 9:海底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李茂林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首席技术专家

吴能友 崂山国家实验室 研究员

陶春辉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骆祝华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冯景春 广东工业大学 教授

孙  进 中国海洋大学 教授

陈建文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研究员

张继伟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

倪建宇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张瑞峰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 研究员

沈程程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

李光玉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董彦辉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

郭志馗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

议题 10: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应用

陈令新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研究员

张颖颖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研究员

万   逸 海南大学 教授

殷焕顺 山东农业大学 教授

丁家旺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研究员

吴  锜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山东大学 教授

徐海波 中国海洋大学 正高级工程师

何   倩 中国海洋大学 副教授

吕   敏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副研究员

李   斐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副研究员

夏春雷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鞠   鹏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

议题 11:海洋油气开发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

刘  涛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总师

周广飞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副主任

牛   皓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高级工程师

刘   星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高级工程师

杜   琼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高级工程师

孙培艳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高级工程师

吕意华 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 正高级工程师

乔延路 山东科技大学 副教授

王   琦 山东建筑大学河口海岸带研究所 副研究员

议题 12:海洋有毒有害藻多样性与藻毒素监测技术

陈楠生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

顾海峰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

唐赢中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

陈军辉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李   扬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员

谭志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员

李爱峰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程永强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胡章喜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副研究员

邱江兵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

柳   阳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

毕卫红 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 教授

议题 13:海洋污染物检/监测与人工智能技术

王俊生 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教授

王月竹 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李   涛 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 研究员

封   振 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 高级工程师

陈纪新 厦门大学 海洋与地球学院 高级工程师

议题 15:海平面上升和人类活动对河口湿地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及应对

仝   川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教授

郑新庆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王爱军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王成龙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研究员

黄佳芳 福建师范大学 副研究员

议题 16:海湾保护建设及海湾生物多样性保护

吴梅林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赵    辉 广东海洋大学 教授

尚琛晶 深圳大学 研究员

陈    衎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博士后

议题 17:海洋生源要素循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王为磊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教授

张   润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教授

宋贵生 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副教授

陈小刚 西湖大学工学院 副教授

谭萼辉 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研究员

李德望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

李   栋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

韩爱琴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

议题18: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梁书秀 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学院 教授

张金凤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教授

杨    波 艾奕康(天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董事总经理

陶爱峰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教授

韩  宇 浙江河口水利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谢宝华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副研究员

议题19:中国典型河流-河口-海湾系统环境过程、效应与模型

刘瑞志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蓝文陆 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正高级工程师

刘玉虹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杨   盼 广东工业大学 教授

王丽平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李肖霞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正高级工程师

李少斌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副教授

辛卓航 大连理工大学 副教授

苏   莹 大连理工大学 副教授

赵   肖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张明政 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议题 20:海草床体系中微生物驱动的元素循环

及其生态效应

胡晓珂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研究员

议题21:渔业环境胁迫因子及其生态响应

徐向荣 广西大学 教授

吴立冬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蔡明刚 厦门大学 教授

李顺兴 闽南师范大学 教授

夏   斌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员

林   嫣 厦门理工学院 副教授

议题23:海洋污染物环境行为与生态毒理效应

郭   亮 中国海洋大学 教授

付   杰 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

范佳佳 杭州师范大学 副教授

尹   方 上海海事大学 副教授

齐志鑫 大连海事大学 副教授

常   方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议题24:海洋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保障

林权益 深圳市城市安全研究院 正高级工程师

柳圭泽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高级工程师

史文奇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副研究员

温莉琴 福建省辐射站中心 高级工程师

李   勇 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正高级工程师

姜新舒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王丽伟 广西大学 副教授

张舒怡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工程师

03

生态环境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交流会

04

研究生专场

05

墙报交流

五、报名注册

(一)会议服务费

代表类型

优惠注册费

(10月20日前)

标准注册费

(10月20日之后)

普通代表

2300元

2600元

学会个人会员

2000元

2300元

在校学生

1800元

2000元

(二)报名注册方式

会议采用在线方式注册,参会人员扫描会议二维码报名注册。

2024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二维码


(三)缴费方式

大会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缴费:

(1)在线缴费:参会代表在线报名注册时,可选择使用支付宝或微信进行缴费。

(2)银行汇款

单位名称: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开 户 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账    号:7501 0188 0003 31250

汇款须知:1.个人转账请务必备注:发票抬头+姓名+手机号;2.请将汇款底单上传至会议报名系统,财务审核后会更新您的缴费状态。

(3)现场缴费:报到现场可刷银联卡(POS机)缴费。

(四)发票

会议提供电子发票,发票内容为:会议服务费。请参会代表按照系统提示准确填写发票信息及发票接收邮箱和电话。现场签到后,实时开具电子版发票。

六、住宿安排

     为了确保参会代表在会议期间的住宿便利,会务组已与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协商,为参会代表提供了专属的会议协议价格。酒店提供的会议协议价格仅对本次参会代表有效,住宿费用自理。酒店协议价格为:单/标间:380元/间/夜(含早)。客房预订电话:张经理,18030238387。

客房预订请扫码登记:

报到地点交通信息:

1. 厦门高崎机场?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约6公里),乘出租车约15分钟可到酒店。

2. 厦门北站?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约17公里),乘出租车约30分钟可到酒店。

3. 厦门火车站?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约8公里),乘出租车约20分钟可到酒店。

七、会务组联系方式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联系人:张中华 陈永梅 金宝艳 郝宝连 李向阳

电话:010-60272046 62259894 58301128 60846163

邮箱:csesxsb@chinacses.org

八、会议学术委员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