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分会场预告 议题 10】: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应用 | 2024 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
最新动态
【分会场预告 议题 10】: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应用 | 2024 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
2024-10-227

2024 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定于2024年11月2日-3日在福建省厦门市*翔鹭国际大酒店召开。会议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会议将邀请知名院士专家作特邀报告,安排了24个分会场、青年学者专场、研究生专场、并设置墙报交流展位

“议题 10: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应用”分会场已确定报告如下,欢迎报名参会交流!会议报名请扫描最下方二维码。

议题 10: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应用分会场

01

分会场召集人

 

陈令新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研究员


报告题目:海岸带复杂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究

陈令新,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分会理事长。主要开展环境分析监测理论研究、在线监测技术研发工作。迄今,出版《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等著作5部。已在Nature Sustainability,Nature Communications,Analytical Chemistr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0余篇,SCI他引>36000次,H指数>100。自2000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跨学科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海洋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励7次。现任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副主编以及多个期刊的编委。

 

张颖颖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研究员


报告题目: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传感器国产自主研发与应用

张颖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特邀理事、中国海洋学会理事。主要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方法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和自主海洋监测仪器装备研发工作,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等科研项目30余项,形成的海水溶解氧、放射性核素、二氧化碳、多参数等国产现场自动监测仪器及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在区域性防灾减灾、福岛事件持续跟踪和典型示范工程建设中发挥支撑作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软件著作10余项。先后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海洋科学技术奖、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山东省青年海洋科技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等科技奖励10余项,获得山东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02

分会场报告介绍

 

冯 飞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报告题目:用于深海气体探测的MEMS气相色谱仪

冯飞,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微纳电子机械系统和微纳传感器研究,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各1项。近年来聚焦MEMS色谱技术研究,研制出高效微色谱分离芯片和高灵敏度微色谱检测芯片;基于上述自研的微色谱芯片,研制出我国首套深海MEMS气相色谱仪,迄今已完成16次深海海试,海试深度超4500米,获得了深海关键溶解气体甲烷、乙烷和二氧化碳的科学数据,海试获央视、新华社等媒体报道。

 

夏春雷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智能可视化海洋生物监测技术及应用

夏春雷,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可视化生物监视技术及系统集成。长期从事生物图像识别、行为跟踪及可视化监测系统的研发工作,研制了浮游生物原位成像仪、鱼类三维行为监测系统、水下视频监测系统、农业大数据平台等仪器装备研发。主持及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等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6项,参与撰写专著3部,获烟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丁家旺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研究员


报告题目:海岸带环境监测电化学传感技术

丁家旺,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岸带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及与仪器装备研发。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青年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主持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等项目10余项。在J. Am. Chem. Soc., Angewandte Chemie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研究获得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3奖项。

 

吕 敏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近海复杂基质中有机污染物高通量分析方法构建及其赋存规律

吕敏,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骨干,烟台市海洋生态环境核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海岸带典型污染物的环境行为过程与生态效应研究工作,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Sustainabilit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发表TOP期刊论文22篇,SCI他引1900余次;2篇ESI高被引。参编中英文专著5部。主持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10余项;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第七届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等。担任国际期刊客座主编、编委和审稿人。

 

李 斐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海岸带典型污染物的危害性预测和风险评估

李斐,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岗位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子课题)、联合基金(子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科学基金(IFS)等项目。主要从事数据驱动和机制驱动下的海洋生态毒理学和风评估研究,已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和软著4项,参与编写专著4部。担任《生态毒理学报》编委。获得了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五完成人)。

 

王莉燕山东工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讲师


报告题目:布-纸基微流控芯片构建及环境分析应用研究

王莉燕,山东工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应急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布-纸基微流控芯片平台的环境分析应用研究,针对重金属离子、抗生素、微囊藻毒素分析检测,基于分子印迹技术和布-纸基微流控芯片技术,研发了一系列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快速分析布-纸基微流控芯片,为环境与生物样本的低成本、高效分析提供了新策略。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TrAC-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等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2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

 

万  逸 海南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海洋微生物监测技术和仪器研究

万逸,博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获得者(2023年)、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生物诊断机制及其技术研究。主持了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面上项目、地区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专项子课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基金、海南省“南海名家” 青年育才计划、中国科学院-UCLA;联合访问学者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计划等项目20 项;参与挪威科研理事会(The; Research Council of Norway)等 5 项。出版专著 2 部, 发表研究论文42 篇(包括 SCI 论文 41 篇),其中,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收录论文 22 篇(Chemical Reviews, IF=72);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9 项;获得各类科技奖励及荣誉 13 项,包括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中国腐蚀与防护协会优秀论文奖、青岛市自然科学奖(排名第二) 、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三)。

 

殷焕顺山东农业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酞酸酯类塑化剂的有机光电化学晶体管传感检测

殷焕顺,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42篇,其中中科院一区SCI论文91篇,SCI他引次数为7008次,h指数为50。高被引论文2篇(ESI高被引论文累计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面上一等资助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重点研发公益项目1项、山东省高校创新团队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山东农业大学杰出青年基金1项。授权专利16项。

 

徐海波中国海洋大学 正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海洋全固态参比电极和pH指示电极

徐海波,中国海洋大学 正高级工程师,从事电极材料开发与应用,主要学术贡献:发明了系列碳基材料电化学改性制备方法,示范应用于海水溶解氧电池和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发明了石墨烯量子点电化学工业化制备方法;发明了系列钌钛、铱钛和亚氧化钛纳米粉体,以及低成本、长寿命的钛基金属氧化物涂层电极;发明了不锈钢低温气相钝化技术取代硝酸钝化工艺;发明了海洋长期观测用系列全固态参比电极、pH电极、DO电极和ORP电极。

 

何 倩中国海洋大学 副教授


报告题目:介质阻挡放电蒸气发生-无机质谱用于海水稀土元素及钕同位素高灵敏检测方法研究 

何倩,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得博士学位,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长期开展微等离子体在海洋痕量元素及同位素分析领域的应用研究,在Analytical Chemistry、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获青岛市分析测试学会科学技术奖青年奖1项,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排名第1),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2),担任Analytical Chemistry、Talanta等期刊审稿人。

 

王妍妍青岛大学 讲师


报告题目:基于数字全息技术的浮游植物智能监测及其在海洋生物泵研究中的应用

王妍妍,青岛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讲师,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主要从事数字全息成像在海洋原位观测中的应用研究,包括海洋颗粒有机物的原位识别和精细分类,浮游植物细胞活性对海洋生物泵的影响机制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Biochar, 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报告持续更新中

报告顺序以印刷日程为淮,敬请期待…… 


03

特邀主旨报告及各分会场介绍

详见:关于举办2024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的第二轮通知

04

会议报名

请提交论文人员将电子版论文全文至邮箱:csesxsb@chinacses.org。截止日期2024年10月20日。墙报尺寸宽 90cm×高120cm,墙报请自行打印带至会场。

      参会报名请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会议网站在线报名!报名请选择分会场“议题 10: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应用”。

2024 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

报名二维码

05

会务组联系方式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联系人:张中华 金宝艳 郝宝连 李向阳 杨金丽 陈永梅

电  话:010-60272046 62259894

邮  箱:csesxsb@chinacses.org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