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2024大循环:农业农村碳中和研讨会成功举办(2024 Great Cycle)
最新动态
2024大循环:农业农村碳中和研讨会成功举办(2024 Great Cycle)
2024-09-198

9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能科学与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办的“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大循环:农业农村碳中和研讨会(2024 Great Cycle Symposium: Carbon Neutrality in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在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设置主会场,以线上、线下融合方式成功举办。中国、意大利、波兰、德国、瑞士、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土耳其、埃及等9国专家现场参会交流、来自美国、日本、比利时等3国专家进行了线上报告。研讨会围绕农业源甲烷减排、沼气工程技术、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及生物质能工程技术与减排核证等主题进行了22个报告。

10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举行。中国农业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杜太生教授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夏祖义以视频方式致辞。意大利米兰大学Fabrizio Adani教授代表与会国际专家致辞。研讨会开幕式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沼气技术委员会(ISO/TC255)主席、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能科学与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董仁杰教授主持。

图 1董仁杰教授主持研讨会
中国沼气学会秘书长、全国沼气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李景明研究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秘书长、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主编王应宽研究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能源环境分会秘书长、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牛康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工学院院长宋正河教授,工学院魏泉源教授、我校及多所高校师生、业界代表等80余人现场参会,线上直播播放量15000余次。
杜太生副校长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各国专家来华开展交流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各国专家介绍了我校面向全球开展高水平农业科技合作的情况。杜太生副校长向各国专家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在“大循环”国际交流协作平台上,围绕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和农业农村碳中和的紧迫需求,深化务实合作,开展青年人才联合培养,落地合作项目,以实际行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杜太生副校长还向各国专家发出了我校120周年校庆邀请,欢迎大家届时再次来华开展深入交流。
图 2 杜太生副校长致开幕辞
研讨会嘉宾对话环节由王应宽研究员主持,李景明研究员、董仁杰教授、意大利米兰大学Fabrizio Adani教授、波兰波兹南生命科学大学Jakub Mazurkiewicz教授作为对话嘉宾。各位嘉宾阐述了农业源甲烷减排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介绍了部分案例成功经验,并探讨了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对话嘉宾一致认为,农业源甲烷减排是实现碳中性目标的重要途径,沼气、生物燃气工程技术规模化推广应用对甲烷减排至关重要。
研讨会进入学术报告环节后,中国沼气学会秘书长、全国沼气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李景明研究员在主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沼气行业的碳中和贡献。他强调,我国沼气产业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卓越的综合优势,无论是技术水平、生产能力,还是推广规模和惠及人口的广度上均处于领先地位。该行业不仅扮演着生态环境保护、减污减碳、能源安全的关键角色,也具备着高效促进生物质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的优势。在全球日益重视绿色燃气和绿色燃料的大背景下,中国将会有超过50%的沼气通过提纯净化转化为生物天然气,这一转化不仅大幅提升了国内可再生能源供应的比例,更极大程度减少对外部天然气进口的依赖,展现出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巨大潜力与战略意义。
图 3 李景明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本届研讨会主席、国际标准化组织沼气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能科学与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董仁杰教授发表了题为《生物质能在绿色转型中的作用》的主旨报告。董仁杰教授指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已被列为即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的重要议题之一。世界各国专家高度关注甲烷、氧化亚氮等农业源非二氧化碳减控的有效措施和方案。针对该问题,董仁杰教授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强化农业种植、养殖业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管控措施,充分发挥成熟的沼气、生物燃气工程技术手段,推动物料自然降解导致的无组织甲烷排放向有组织工程化利用过渡。二是加强适用于多元物料、各种场景、不同工艺的沼气工程减排核算方法学研发与推广,为沼气工程开展碳交易扫清障碍。三是应持续强化国内外交流与协作,提升沼气与生物燃气工程设计、建设、运营的标准化水平,推动绿色认证。
意大利米兰大学农业与环境科学研究室主任Fabrizio Adani教授作题为《利用微生物群落处理沼渣以制备新一代肥料》的主旨报告。他表示,近年来中国利用沼气工程开展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进展迅速,愿同中国和各国专家一道,共同推动沼气工程技术研发应用和人才培养,为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科技支撑。
波兰波兹南生命科学大学Jakub Mazurkiewicz教授发表了题为《沼气工程如何使用畜禽粪污以减少动物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的学术报告。他表示,沼气工程有效减少了动物粪污,改善了养殖牧场环境,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
瑞士苏黎世应用技术大学Wolfgang Merkle博士作题为《瑞士气候条件下微型沼气系统的运行》的学术报告。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对小型住宅结构小型沼气系统的性能、经济可行性和许可实践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气候条件对于沼气系统设计的重要性。
图 4 瑞士苏黎世应用技术大学Wolfgang博士作报告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灌溉和农业机械化工程国立研究大学Obid Tursunov教授,围绕农业源甲烷减排,分享了改性BC-ZSM-5催化剂对棉秆热解产物的影响,为经济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参考。
日本东北大学李玉友教授作了题为《高固体 AnMBR 与一步 HAP-PNA 工艺结合以从浓缩污泥中回收能量和磷》的线上报告,介绍了使用高固体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从污泥废物中提取磷元素的前沿技术。
比利时根特大学Erik Meers教授在线上作了题为《沼气能源——沼渣的价值》的报告。介绍了沼气能源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目前难以处理的沼渣的潜在应用价值。
德国霍恩海姆大学Hans Oechsner教授在线上作了题为《在球磨机中处理马粪以生产沼气和电力》的主旨报告。他介绍了一种新型畜禽粪污预处理工艺,可以更高效产生沼气与电力。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环境专委会秘书长王卫权作了题为《沼气项目碳减排计算方法与案例》的报告。他表示,应加强适用于各种场景、不同工艺的沼气工程减排核算方法学研发与推广,为沼气工程开展碳交易扫清障碍。
中国产业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副秘书长窦克军研究员发表了题为《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绿色价值实现途径和机制》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非电可再生能源发展空间巨大,通过建立非电可再生能源绿色认证和交易机制,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做出贡献。
湖南农业大学李超教授作了题为《健康始于动物营养——瘤胃体外消化系统的研制》的主旨报告,介绍通过对结构、材料、控制方法和控制逻辑的优化,实现了对反刍动物瘤胃的仿生控制。
青岛汇君环境能源工程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陈文旭作了题为《鸡粪干式厌氧发酵工艺研究及设备开发》的主旨报告,介绍了公司研发的新型粪污搅拌设备的应用成效。
内蒙古自治区侨联常务委员、内蒙古华蒙科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代表王佐,围绕沼气工程技术应用目标,分享了该团队基于“有限资源、无限循环”理念,开展规模化牧场生物质绿能热电肥气渣联产碳减排工程模式,该模式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畜牧业绿色发展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按照“大循环”研讨会惯例,中外专家在会议闭幕前,共同起草并签署了《2024“大循环”专家倡议》,呼吁通过利用现代沼气和生物燃气工程技术,提升农业源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控能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图 5 中外专家共同签署《2024“大循环”专家倡议》
研讨会开始前,部分国际专家实地参访了河北聚碳大型奶牛场热电气肥渣联产碳中和工程,进一步了解了我国沼气工程技术的建设运营成效。
图 6 国际专家实地开展技术考察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沼气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能源环境分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农村能源专委会、北京农业工程学会、中关村论坛等的大力支持。
会议期间,同步召开了国际标准化组织沼气技术委员会(ISO/TC255)2024年度工作会议,审议了多项新标准提案。
本届研讨会首次被纳入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打造的“首都学术”重点活动,中关村论坛官方网站进行了全程直播。生物质能科学与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周宇光副教授、李煜博士,以及研究生刘铭洋、付永坤、于耀鸿、任思豪、邓云等全程组织了本次研讨会和ISO/TC255工作会议。

相关背景:
大循环(Great Cycle)研讨会是由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能源科学与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iBEST)主任董仁杰教授首倡发起并在各大企业积极支持下连年举办,依托团队在有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沼液沼渣资源化利用、户用生物质炉灶研发、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与应用系统环境评价等领域研究优势,与德国生物质能工程中心主任Michael Nelles教授、德国霍恩海姆大学Hans Oechsner教授、波兰波兹南生命科学大学Jacek Dach教授、比利时根特大学Eric Meers教授、意大利米兰大学Fabrizio Adani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共同打造的高水平国际交流平台与专家合作网络。
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是我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除中关村论坛年会外,还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化系列活动,高位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大循环”研讨会曾获北京市科协“十佳学术会议”称号,经过10余年积累,通过定期研讨机制逐渐建立了“全球沼气与生物质燃烧联盟”(World Biogas and Biomass Combustion Network)。“大循环”研讨会被列为2024年度北京市科协“首都学术”重点活动。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