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以 “零碳园区构建 × 数字碳中和创新” 协同驱动双碳目标为主题的第26届中国环博会双碳分论坛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指导、数字碳中和联合实验室主办,汇聚政府、科研、企业等各界精英,围绕零碳园区建设与数字碳中和技术应用展开深度研讨,为双碳目标落地探索创新路径。
聚焦零碳园区,解码建设与运营新范式
论坛上午场以“零碳园区构建与运营模式”为核心,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高级工程师惠亮主持。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上海投资与技术促进办公室主任赵晓蕾、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周涛先后致辞,强调工业绿色转型的国际合作及政产学研协同对零碳园区建设的重要性。
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副总干事周美香分享 “绿色金融科技:上海与香港的探索”,提出两地应优势互补,以金融科技赋能碳中和生态共建;阳光慧碳科技总经理周文闻聚焦数字技术,阐述数据采集、智能决策在零碳园区能源管理中的创新实践;中富绿碳总经理姜永东提出“政策驱动、产业协同、商业创新”三位一体模式,为园区可持续运营提供新视角。
重庆大学碳能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吕振华解析数字化技术如何优化园区能源体系,德勤管理咨询总监刘妍炯则从 ESG(环境、社会、治理)角度,强调其对园区长期价值的提升作用。论坛上,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数字碳中和联合实验室综合管理组副组长宓群征启动第三批《智为青绿数字碳中和技术解决方案与典型案例征集》,并发布碳中和大模型,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技术动力。
数字赋能碳中和,拓展多元应用场景
下午“数字碳中和的创新与应用”专场由上海闪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姜梦颖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史占中系统解读零碳园区建设路径,指出其是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上海方融科技 CEO任健分享“一体化能碳管理数字底座”,展现技术如何将碳中和理念转化为可落地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一碳国际 CEO 杨夕聚焦碳交易机制,分析其在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桥梁作用;兰州信盛科技总经理冯兵带来农业领域创新,展示数字技术如何激活农业碳汇价值;江苏蓝创智能周骥分享 AIoT 技术在企业全生命周期降碳中的实践,凸显技术赋能的高效路径。
金融领域,国泰海通证券高级交易经理何青、浦发银行绿色金融部蒋小萌分别介绍证券与银行的绿色金融服务创新,展现“融资 + 融智 + 融生态”的多元支持模式。
凝聚共识:政策、技术、资本三力融合,加速双碳落地
全天议程涵盖政策解读、技术实践、金融创新与场景应用,为政、产、学、研各方搭建了高效交流平台。从零碳园区的 “三位一体” 运营模式到数字技术在多领域的渗透,从绿色金融工具创新到数据共享机制探索,论坛成果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清晰路径。
正如论坛呼吁,双碳目标的达成需 “政策 - 技术 - 资本” 协同发力。随着第三批案例征集启动与碳中和大模型发布,更多创新成果将加速转化落地。未来,各方将以此次论坛为起点,携手推进零碳园区建设与数字碳中和实践,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数字碳中和联合实验室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起,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北京节能环保中心、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南开大学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工业大学智慧环保北京实验室、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方通网信科技有限公司等23家共建单位和22家成员单位共同组成。贺克斌院士、王金南院士、王坚院士、廖建新教授等40多位知名专家担任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工作机构设有综合管理组、技术总体组和10个专业领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