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专业委员会和气候变化分会联合承办的首届零碳园区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远景科技集团等百余家单位线上线下共计1200余名专家与行业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严刚副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夏祖义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书肖教授致辞,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王金南与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副司长逯元堂等领导及行业专家做了大会主旨报告。王金南院士在题为“科学打造零碳园区,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主旨报告中,对我国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历程、历史使命、零碳园区内涵、发展政策导引和零碳园区建设战略任务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王金南院士首先回顾了我国过去20余年园区绿色低碳建设的发展历程,指出2001-2013年是我国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奠基阶段,主要聚焦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园区循环化改造,是园区绿色发展的1.0版本时代;2013-2024年是我国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化阶段,重点开展了低碳园区试点以及减污降碳示范试点工作,期间积累了丰富的低碳技术经验与实践案例,有效推动了园区产业和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进程,是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2.0版本时代;2024年进入了我国园区从低碳向零碳化发展的加速阶段,特别是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零碳园区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认为零碳园区是中国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进入3.0版本时代的标志。王金南院士提出,新时期的零碳园区要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助推碳达峰碳中和以及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发挥重要使命,建议在运用好目前有关部委出台的生态工业园区、高新区绿色低碳、零碳园区发展等政策基础上,未来零碳园区需要重点围绕“六化”进行建设,即碳管服务智能化、能源结构零碳化、产业升级绿色化、基础设施低碳化、碳汇途径多元化和示范创建规范化,加强不同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融合,进而助力我国“双碳”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研讨会上,来自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高校、社会团体的领导及代表从不同角度就零碳园区建设的现状、特点、政策、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研讨。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副司长逯元堂就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特别是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成效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介绍了其未来发展方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政策研究与自创区处处长庞鹏沙详细介绍了我国国家高新区的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国家高新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资环部副主任罗恩华就我国已开展的零碳园区相关建设标准与已开展的零碳园区工作进行介绍,提出我国零碳园区建设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相关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吕军教授就零碳园区建设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全面解析。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技术总监赵立华对我国已开展的零碳园区标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汇总。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泰达低碳中心主任宋雨燕就我国国家级经开区已开展的绿色低碳发展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院长罗彬针对四川省已开展的零碳园区试点建设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汇报。远景科技集团零碳业务拓展总经理邢戈就鄂尔多斯零碳园区及苏州耐克零碳工厂建设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田金平对园区碳核算方法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汇报,指出对碳排放的核算需要确定核算范围、明确核算目标。最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研究员在对本次会议的总结中指出,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我国在零碳园区建设领域的主要参与力量,各方代表共同围绕我国零碳园区建设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零碳园区建设工作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期待零碳园区发展在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严刚副院长对会议进行总结
首届零碳园区建设研讨会召开现场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